Bot. Soc. Exch. Cl. Brit. Isles 4: 610. 1917.
≡Anchusa zeylanica J. Jacq. ≡Bothriospermum tenellum ( Hornem.) Fisch. & C. A. Mey. ≡Anchusa zeylanica J. Jacq. Eclog. 1: 47. t. 29. 1812.≡Bothriospermum tenellum ( Hornem.) Fisch. & C. A. Mey. Index Sem ( . St. Petersburg) 1: 24. 1835; 广州植物志 569. fig. 304. 1956.
一年生草本,高10-40cm;除花冠和小坚果外,全株密被平伏的长硬毛,毛的基部具白色圆形基盘。茎细弱,直立或平卧,多分枝。叶柄甚短,长2-3mm;叶片椭圆形或狭椭圆形,长1-5cm,宽0.5-1.8cm,基部宽楔形,并下延至叶柄,边缘近全缘,先端急尖,有小短尖。总状花序柔弱,长10-20cm,具多数疏生的花;苞片叶状,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,生于下部的长0.5-1cm,宽3-8mm,向上部的渐变小;花梗短,长1-2mm,果期不增长或稍增长;花萼裂片5,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,长1-1.5mm,果期增大,长2-3mm;花冠蓝色或淡蓝色,长1.5-1.8mm,花冠筒直径约1mm,檐部直径2.5-3mm,裂片5,长圆形,长约1mm,喉部有5个梯形的片状附属物,附属物长约0.2mm;子房4裂,裂片近圆球形,花柱圆柱形,长约0.5mm,略长于子房裂片。小坚果肾形,长1-1.2mm,密被小瘤状突起,腹面具椭圆形环状凹陷。花期:4-12月。果期:4-12月。
产地:七娘山(张寿洲等 2281)、笔架山、三洲田、梧桐山(深圳考察队 1000)、东湖公园(徐有财 89536)。生于旷野、湿润草地、田边或林边草地,海拔30-300m。
分布:黑龙江、辽宁、吉林、江苏、浙江、江西、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香港、澳门、海南、广西、湖南、湖北、贵州、云南、四川、陕西和宁夏。日本、朝鲜半岛、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塔吉克斯坦、阿富汗、巴基斯坦、印度、越南和印度尼西亚。